谷子如何碾成大米?寧化縣湖村鎮(zhèn)彭高村 40 年來碾米機的變化軌跡,向我們敘說了農(nóng)民生活的可喜變化 ……
中秋節(jié)這天,家住寧化縣湖村鎮(zhèn)彭高村的張鏡清老伯一大早就忙碌開了。他到谷倉里裝來一斗糯谷,用自家的碾米機碾成了白米,然后用粉碎機加工成米粉,再拿出浸泡好的黃豆,用磨漿機磨成豆?jié){。不一會兒,老伴就做好了一鍋豆腐,還炸好了香噴噴的糯米丸子。加上自家養(yǎng)的雞和鴨,一頓豐盛的團圓飯就上桌了。
1 土礱子 · 石碓子 · 米篩子
“ 現(xiàn)在有這臺多功能家用碾米機,方便多了! ” 張老伯興奮地和前來做客的記者說起了碾米的往事。
“ 天光爬起,礱谷舂米 ” ,張鏡清老伯從 8 歲起就開始和哥哥學礱谷舂米,這是個力氣活,兄弟倆常常為了誰出的力氣少而爭吵。
礱谷,指的是用土礱將谷子的外殼去除,使之變成糙米。糙米要經(jīng)過米篩篩,再送到石碓舂,舂好后再篩一次,然后用風車扇好后,才有白米下鍋。
40 年前,在尚未用上電的農(nóng)村,碾米還是沿襲使用了上千年的土礱。
“1 升米下鍋不容易??! ” 張老伯扳著指頭說,他兒時認真地數(shù)過,礱一擔米,要轉(zhuǎn)礱鉤 2000 圈,石碓的舂子舂擊 1200 槌,米篩篩 300 轉(zhuǎn)。礱一擔米要用兩個多小時,再加上其他幾道工序,想吃上白米,兩個人要花上足足一整天的時間。
當時,村里只有兩套這樣的碾米工具。張老伯屋旁就有一套:一架土礱、一個石碓, 20 多戶人家的吃米問題都在這兒解決。張老伯說,土礱生意很好,一年四季不停地轉(zhuǎn),轟隆隆的礱谷聲不絕于耳。農(nóng)忙時節(jié),白天忙著農(nóng)活,大家都只能晚上礱米,土礱被通宵達旦排著班使。為搶碾子,常常要起三更睡半夜。
陳列在寧化客家祖地展覽室里的土礱。
曾用來配合土礱使用的石碓。
2 方圓十里*的柴油碾米機
1968 年,村里用上了電,但那是大隊自己發(fā)電,溪里水流不大,加上設計水平較低,發(fā)的電很有限,只能供應近處村莊晚上幾個小時的用電。
“ 晚上開起燈來,只能看到燈泡里面的燈絲是紅的,鍋里的水滾了都看不清。 ” 張老伯回憶說,村民還是很高興,總比用松脂照明強多了。
村里買了一臺龍溪出產(chǎn)的大飛輪柴油機。這是個大家伙,村口的一個大倉庫成了碾米房。張老伯至今還很自豪地回憶:開張那天,碾米機披紅帶彩的,鞭炮放得震天響,從幾十里山路趕來看稀奇的人里三層外三層把碾米房擠得水泄不通。
“ 機器碾米啰!再也不要推礱推磨啰! ” 鄉(xiāng)親們像過節(jié)一樣高興。村里特地選派了兩個身強力壯的勞力當加工員 , 每逢農(nóng)歷二、七為加工日期 , 一個月 6 天。
這是當時方圓十里*的一臺碾米機,所以,周圍很多村子的人們都挑著谷子到村里來加工。
雖然路途遙遠,外村的人得挑著稻谷氣喘吁吁走上十多里來到這里碾米。通常要在路上歇息 10 多次,才能把碾好的米挑回家。但機器碾米的確比土礱礱米省事得多,而且碾出的米白花花的,且顆粒更大,吃起來更香。因此,來村里碾米的人總是絡繹不絕。
“ 每擔谷子 3 毛錢加工費,zui多的時候一天可以加工 100 多擔。 ” 當時任生產(chǎn)隊會計的張老伯說,這筆碾米的錢給村里帶來可觀的收入,使他的生產(chǎn)隊成為鄉(xiāng)里zui富裕的一個。
每個月底,生產(chǎn)隊總要派兩個壯勞力到 15 里外的鄉(xiāng)加油站,用板車拉兩大桶柴油回來,才夠柴油機用上一個月。
“ 彭高村有碾米機,不要礱谷,清閑喲! ” 因為有了這臺碾米機,村里的小伙子討媳婦多了一項硬氣的條件。
“ 不過那時候村里的客人也zui多。 ” 張老伯說,因為碾米的人多,裝米的籮筐在碾米房前排成了長龍。外村的人有時要等上半天,午飯通常就在村里的親戚朋友家解決。
1973 年,隨著手扶拖拉機的普及,鄉(xiāng)里各個村子都用拖拉機的發(fā)動機來帶動碾米機碾米。村里那臺超負荷運轉(zhuǎn)了 5 年的柴油機,也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,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。
被冷落在老屋里的大型碾米機。
3 我們可以用電碾米啦
1982 年,全鄉(xiāng)分田到戶,離鄉(xiāng)所在地 8 公里的彭高村也用上了水泥電線桿牽進來的高壓電。
村民張文浩買了一臺 7.5 匹的大型發(fā)動機來碾米。這家伙雖然花了他 2000 多元錢,但碾米的速度卻大大提高了。 “ 一擔谷子到了碾米房,不到一刻鐘就成白米了。 ” 張老伯說。
彭高村 40 多戶人家的吃飯問題一下子變得簡單多了。村民每天都可以挑著米來碾,價錢由 1 元錢一擔到后來的 3 元錢一擔,僅碾米一項,張文浩每年就能比別人增收幾千元。
但是,那時的電壓還很不穩(wěn)定,常常碾米進行到一半,電壓就不夠了。 “ 嗚 ……” 電機就倏地停下來。大家只好使勁地拽皮帶,用手工把堵在機子里的谷子拽出來,再慢慢等待有足夠的電壓帶動。
每到年底,家家戶戶都要儲備過年的米,還要碾米粉做年糕,磨黃豆做豆腐,都靠這一臺機子忙活,碾米房成了zui熱鬧的地方。有的人到大年三十還輪不上碾米粉做年糕,著急起來,吵架事件時有發(fā)生。
4 家用碾米機走進千家萬戶
1990 年,湖村鄉(xiāng)改鎮(zhèn),工業(yè)企業(yè)多了,發(fā)電站也增加到 6 個,電壓比較穩(wěn)定了。
鎮(zhèn)里大力發(fā)展富民產(chǎn)業(yè),鼓勵農(nóng)民種烤煙。幾年下來,農(nóng)民的錢袋子漸漸鼓了。張恒金、張國銀等 3 位離碾米廠較遠的村民,陸續(xù)買來家用小型碾米機,自己碾米。
到 2000 年,農(nóng)村電網(wǎng)改造完畢。城鄉(xiāng)同網(wǎng)同價了,村里出現(xiàn)了購買家用電器的熱潮。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,全村 40 戶人家都有了彩電,還添置了冰箱 10 臺,洗衣機 5 臺,小型家用碾米機也如雨后春筍般地多了起來。
“ 以前想到碾米就怕,不僅路遠,還經(jīng)常撲空,現(xiàn)在可方便了,碾米不出屋,自己想啥時候碾就啥時候碾。而且一擔米只要 1 度電! ” 村民張金生是個種糧大戶, 5 年前,他購置了一臺家用碾米機,每隔兩三天,他就碾一袋米用摩托車載到街上去賣。因為米新鮮,所以很。
“ 村里有 20 多戶人家購買了小型碾米機,平均兩戶人家就有一臺! ” 張老伯指著側(cè)屋里那臺藍色的小型碾米機笑瞇瞇地說, “ 這是去年我到縣里花了 800 多元錢買的?,F(xiàn)在,就是水燒滾了,再碾米下鍋也來得及! ”
張老伯的老伴陳嬸說,以前,家里收的黃豆常常給蟲蛀了,一鍋豆?jié){手工磨下來,累得腸子都疼,所以很少有精力自己做豆腐吃。現(xiàn)在可好了,想吃豆腐,只要電一插,磨漿機瞬間就把豆子磨成白花花的豆?jié){了。
2003 年,湖村至彭高村的水泥路修通了。張文浩的兒子買來龍馬車,跑起了運輸。去年,張文浩家蓋起了新房,他也購買了一臺小型碾米機: “ 大家都在自己家碾米,我這碾米房也沒生意了,舊機子也該淘汰了。買小機子自己用,更方便,不占地。 ”
張文浩帶著記者來到他的老房子,那臺又大又笨的碾米機已經(jīng)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,寂寞地躺在房間里,鋪滿灰塵,銹跡斑斑。
那古老的碾米工具土礱和碓臼呢?張老伯有點惋惜地說,這幾年,搞新農(nóng)村建設,村里人都住上了新房子,這些用不上的家伙全部被拆除了。
小巧的家用碾米機用起來很方便,碾出的米白花花,顆粒大,不用風車扇。
4 家用碾米機走進千家萬戶
1990年,湖村鄉(xiāng)改鎮(zhèn),工業(yè)企業(yè)多了,發(fā)電站也增加到6個,電壓比較穩(wěn)定了。
鎮(zhèn)里大力發(fā)展富民產(chǎn)業(yè),鼓勵農(nóng)民種烤煙。幾年下來,農(nóng)民的錢袋子漸漸鼓了。張恒金、張國銀等3位離碾米廠較遠的村民,陸續(xù)買來家用小型碾米機,自己碾米。
到2000年,農(nóng)村電網(wǎng)改造完畢。城鄉(xiāng)同網(wǎng)同價了,村里出現(xiàn)了購買家用電器的熱潮。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,全村40戶人家都有了彩電,還添置了冰箱10臺,洗衣機5臺,小型家用碾米機也如雨后春筍般地多了起來。
“以前想到碾米就怕,不僅路遠,還經(jīng)常撲空,現(xiàn)在可方便了,碾米不出屋,自己想啥時候碾就啥時候碾。而且一擔米只要1度電!”村民張金生是個種糧大戶,5年前,他購置了一臺家用碾米機,每隔兩三天,他就碾一袋米用摩托車載到街上去賣。因為米新鮮,所以很。
“村里有20多戶人家購買了小型碾米機,平均兩戶人家就有一臺!”張老伯指著側(cè)屋里那臺藍色的小型碾米機笑瞇瞇地說,“這是去年我到縣里花了800多元錢買的?,F(xiàn)在,就是水燒滾了,再碾米下鍋也來得及!”
張老伯的老伴陳嬸說,以前,家里收的黃豆常常給蟲蛀了,一鍋豆?jié){手工磨下來,累得腸子都疼,所以很少有精力自己做豆腐吃。現(xiàn)在可好了,想吃豆腐,只要電一插,磨漿機瞬間就把豆子磨成白花花的豆?jié){了。
2003年,湖村至彭高村的水泥路修通了。張文浩的兒子買來龍馬車,跑起了運輸。去年,張文浩家蓋起了新房,他也購買了一臺小型碾米機:“大家都在自己家碾米,我這碾米房也沒生意了,舊機子也該淘汰了。買小機子自己用,更方便,不占地。”
張文浩帶著記者來到他的老房子,那臺又大又笨的碾米機已經(jīng)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,寂寞地躺在房間里,鋪滿灰塵,銹跡斑斑。
那古老的碾米工具土礱和碓臼呢?張老伯有點惋惜地說,這幾年,搞新農(nóng)村建設,村里人都住上了新房子,這些用不上的家伙全部被拆除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