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:打大不打小
就是要等到雜草長到一定時期再開始用藥,如果雜草較小時用藥,雜草接觸藥液的面積變小,不利于雜草的死亡,明顯的情況就是相反或者效果不好。
但是雜草也不要過大,過大的話,抗性增強,需要加量。
一般情況下,雜草在2~4葉期時用藥更好。
二:打密不打稀
這句話又是啥意思?打藥時不要因為地里剛長出來一小部分雜草就開始施藥,這樣做的后果就是過個半月左右,發(fā)現(xiàn)地里雜草越來越多,比打藥之前還要多,這是咋回事?
如果雜草過稀,藥液大部分都打在了地面上,然后揮發(fā),過了幾天,雜草慢慢長出,等于前幾天打的藥*沒作用,還得重新打一遍。
所以,等雜草出差不多了,有點密的情況下再去打藥,這里說的密,不是大,記著要區(qū)分開。
三:打濕不打干
這點是啥意思?其實是看地里的墑情,地里墑情不好,天氣比較干旱時,盡量不打藥。
為啥?地里干旱,雜草缺水,為了保持水分,會讓其毛孔關閉,這樣的話,藥液打上去,也吸收不了多少,導致藥效一般,雜草不死的情況。
那么有人說了,雜草已經(jīng)2~4葉,而且還比較密,這時候干旱的話,我如果不打藥,不是錯過適宜時期了?
這個問題是實際生產(chǎn)中經(jīng)常遇到的,有2種方法解決,一灌溉澆水,二在打藥時多打水,加大用水量,但是總體的藥液濃度不能降低。
把握返青水、施肥與施藥的關系
若田間干旱,墑情差,記得澆完返青水后再用藥,此時用藥有利于藥劑的吸收、傳導,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施藥前后7天不建議施用返青肥。
把握好用藥量和用水量
春季雜草葉齡較大、密度較大時,建議適當?shù)奶岣哂盟幜考坝盟?,每畝兌水30公斤,確保噴勻、噴透。
四:選擇正確的施藥方法施藥。
1. 各種弱苗田禁用、慎用除草劑。
2. 采用二次稀釋法配制藥液,多種藥劑桶混時,建議“先固后液”的順序進行溶解后再進行二次稀釋。
3. 選用噴霧“穿透力”強的噴霧器械,如電動噴霧器。
4. 噴施要均勻,避免重噴、漏噴、超范圍使用。
5. 禁止與有機磷類、氨基甲酸酯類農(nóng)藥混用。
6. 唑草酮與含油的產(chǎn)品(譬如:可分散油懸浮劑)混用易發(fā)生藥害,使用過程尤其注意。
五:時刻關注天氣變化
春季用藥需密切關注天氣預報,警惕倒春寒現(xiàn)象。
倒春寒又叫早春凍害,是指春季氣溫回升以后,因寒潮到來,又突然急劇降溫,氣溫低達到0℃左右的天氣過程。冬小麥進入返青期后抗寒力下降,當寒潮到來時,極易發(fā)生凍害。小麥在遭遇倒春寒脅迫時,對除草劑的解毒能力大幅下降。倒春寒來臨前至少5天應暫停小麥田各種除草劑的使用。
春季易遇雨/雪天氣,含有甲基二磺隆成分的產(chǎn)品建議在降雨/雪前3天停止使用。田間泥濘、積水,水分過飽和,易發(fā)生藥害。